李莊古鎮位于四川省宜賓市長江南岸李莊壩,距今已有1470年建制史,素有“萬里長江第一古鎮”之稱。鎮內青磚黛瓦、白墻花影、雕窗樓閣。在如今的寧靜祥和與古樸格調的背后是一段中華兒女跌宕起伏的烽火歲月和一股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月亮田水街實景圖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3000位李莊人遷牌位、騰民房、勻口糧,以飽含民族情懷的大義之舉,以一紙“同大遷川,李莊歡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給”的電文,先后迎來了國立同濟大學、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中國營造學社等數所高等學府及科研機構,保障了12000余位大師、學子在這里繼續科學和文化的研究,為大師學者們和同濟師生們提供了一張平靜的書桌。當時,從國內外寄往李莊的信件,只要寫上“中國·李莊”四個字,就可以準確送達,李莊也因此與重慶、成都、昆明一道并成為“四大抗戰文化中心”。
?月亮田水街實景圖
?圖片源自網絡
在抗戰期間,梁思成、林徽因作為中國營造學社的主要負責人和同事們為了中國的文化得以延續,歷經波折來到李莊,他們住進了上壩村月亮田邊的張家老院子,并在這里完成從1932年就著手考察搜集素材并醞釀編撰的《中國建筑史》,以填補中國建筑史上的空白。建筑承載的是華夏文明的變遷和精髓,所以《中國建筑史》的創作完成可以說是最具歷史意義的。
?圖片源自網絡
1946年,偉大的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打敗了窮兇極惡的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贏得了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在這段歷史鑄就了李莊古鎮“萬里長江第一古鎮、大師學子第二故鄉”之美稱,成為紅色歷史中的一段佳話。
隨著抗日戰爭的勝利,駐在李莊的各個學校、學術機構陸續返回,李莊再一次恢復了往日的清幽,但是在這里所創作的各領域作品卻永久流傳,李莊所創造的條件讓學術研究在形勢動蕩中仍然可以穩步前行,當時中國知識分子的擔當與情懷為后來中國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月亮田水街實景圖
華采堂設計集團繼承烏鎮江南水鄉格局風貌和開發經驗,將李莊古鎮月亮田區域的舊址建筑加以保護,實地探索當地建筑形制與文化脈絡,延續具有地方特色的川南建筑風格,以嚴謹的設計態度打造出一個極具文化特色的月亮田景區。整個景區的抗戰文化板塊融入昔日前輩們的紅色信仰,感悟抗戰烽火中屬于文人的偉大革命精神和整個中國在存亡之際的民族信念。
李莊古鎮月亮田景區不光為了展現李莊古鎮的特色,更是向百年前仰望同一輪明月,為家國存亡所憂思的學者們致敬!